【從工業污染到綠色經濟】系列講座-第六場「科技島的「綠」挑戰」
我們享受手機、電腦等便利的同時,卻完全不知道背後所產生的汙染和危害,感謝杜文苓老師今天的演講,讓我了解中科三期及后里、龍潭渴望園區霄裡溪的問題。
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看似賺了很多錢,其實是政府補助錢、補助水、補助電,花了一大堆納稅人得錢,排放無色汙水、看不見摸不著的毒素,汙染農田、河川,才賺來的。我們可是賠了土地、賠了水,增加人民的收入,這樣值得嗎?
如果我們沒有手機,還能活得下去,但有一天,沒有土地可以種糧食,沒有乾淨的水可以喝,我們可能活不下去。
但是政府覺得高科技產業可以替國家賺很多錢,而農業產值太低,所以要求農民不要種田,把水讓給可以賺錢的高科技產業,而高科技產業排放的廢水,符合環保署訂的可排放標準,但都不能灌溉,卻流到下游的農田及魚塭裡面,讓溪裡的魚死掉,連福壽螺也活不下去,米和菜種了不能吃。
以前都不知道原來我們司法是完全管不動行政的,在中科三期的案例中,雖然農民勝訴,但行政就像賴皮的小孩一樣,司法已經判敗訴,環評未過,不能設廠,但是實際上卻是停工不停產,繼續蓋廠房,直到改好以後,再想辦法把違法變合法。核四也是相同問題,蓋之前就知道有問題,硬是要花一大堆錢把它蓋起來,再說不用浪費。
原來我們行政程序,不只有服貿黑箱,一大堆得開發案都是黑箱作業。而政府不公開資訊,隱瞞人民的行徑實在是一連串愚民的政策。
想起陳玉峯老師曾經說過,其實環境問題的根本是政治問題、是財團利益問題,如果我們不關心政治,覺的政治很髒沒救了,那我們就算花一大堆時間在外面抗議,政府依舊可以死皮賴臉的不甩人民。
選舉真的要選出真正為國家做事的人,而不是花錢選上去和財團勾結的人,真的很希望學長年底零元議員競選能夠成功,改變台灣未來的政壇。by北辦志工 林鈺芸